医药集团是阿瑟在一战前专门成立的,负责所有医学和药物的科研,制造和人才培养工作。
而这则消息,来自于医药集团的生物研究室,一个阿瑟花重金打造的地方。
生物研究室的负责人是亚历山大·弗莱明,一个30岁出头的生物学家,英国裔澳大拉西亚人。
弗莱明在四年前和他的导师赖特一起,被邀请到澳大拉西亚,并且成为当时澳大拉西亚国家大学的生物学荣誉教授,进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阿瑟可一直没有忘掉这位发现青霉素的专家,在医药集团成立之后,阿瑟就让肯特管家立即聘请弗莱明成为医药集团下属最大的生物研究室的专属负责人,从事免疫类药物研究。
这个研究方向和他的导师赖特一样,也是弗莱明目前最擅长的专业。
青霉素这样对着人类有着重大意义的药物,阿瑟对于青霉素的发现史还是有着一定的研究的。
如果阿瑟记得没错的话,青霉素的发现有着太多的巧合。时间,温度,以及培养环境,这些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不过阿瑟记得溶菌酶的发现过程,在提醒弗莱明之后,要求弗莱明从抗菌和免疫,防止伤口感染的方向进行研究,制造出一种疫苗或者药物,来降低目前伤口感染的风险。
为了加快青霉素的研发进度,阿瑟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既然青霉素的发现太过巧合,那么就扩大实验数量,促使正好发现青霉素的巧合诞生。
为了弗莱明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在四年的时间里,阿瑟已经投入了超过400万澳元,上百名生物学专家教授,数百名生物学研究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5年1月9日,阿瑟终于收到了消息,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青霉素的研究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需要发现溶菌酶,好在溶菌酶的发现过程阿瑟记得比较清楚,因此早在三年多前就已经发现了溶菌酶。
但溶菌酶距离青霉素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在经过了长达三年的研究之后,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之上,青霉素才终于被发现。
发现青霉素必须要有多种条件保障,其一,必须要有来源不明的青霉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
其二,培养基要放置在室温下,而不是最适合葡萄球菌生长的37摄氏度环境。
其三,澳大拉西亚的气候环境。值得一提的是,12月初,澳大拉西亚的出现,气候并不炎热,甚至十分凉爽,因此非常适合青霉菌先行生长成熟,并且产生青霉素。
而时间来到12月中下旬,气温已经明显升高,更适合葡萄球菌的快速生长,这才在培养基内发生了溶菌现象,促使弗莱明发现了培养基中的青霉素,这也导致溶菌现象的罪魁祸首。
阿瑟赶到医药集团的研究室后,此时的弗莱明仍然在进行着自己的研究。
弗莱明的性格,是一个脚踏实地,沉默不语,没有半分张扬的人。
哪怕已经完成了阿瑟的任务,发现了青霉素,也没有表现出过度的喜悦,而是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阿瑟也并未打扰弗莱明的研究,而是在一旁,饶有兴趣的看着弗莱明的操作。
不知过了良久,弗莱明结束了操作,正要摘下手套洗手,这才发现身后不远处的阿瑟,连忙站直身子,就要行礼问好。
“没关系,弗莱明先生,继续你的研究吧。这次能够发现青霉素,你的贡献居功至伟。等能够彻底分离并且提纯青霉素之后,实验室的所有人,都有巨大的功劳。弗莱明先生,还请辛苦一段时间,等到能够批量生产青霉素之后,我亲自为你,为实验室的所有专家们庆功!”阿瑟摆了摆手,制止了弗莱明的行礼,笑着说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青霉素的发现到正式投入使用间隔了十多年的时间。
这其中固然有着弗莱明并未正视青霉素的作用,因此没有进行大量研究的原因,也有青霉素进行分离和提纯比较困难的原因。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能力,同时也需要那么一丝丝的运气。
青霉素的发现是一种巧合,而青霉素的提纯其实也是努力和巧合双重贡献的结果。
青霉素的分离和提纯大约需要经过几个步骤,第一,分离出菌种,提高青霉素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