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十九章 秋猎归来(1/3)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4-10-08 06:42:32
  这些事都被李绩记录下来,包括太子殿下在京兆府问询近来的进展。

  殿下是担心被闭塞言路?其实只要殿下这么做了,就没人敢闭塞言路。

  也没人敢在殿下耳边谗言,因只要殿下是一个能够亲自问询关中各县的要事的储君。

  那么朝野上下的官吏,都会紧着头皮办事。

  就算是有过错,也必定会如实禀报。

  谁要是敢瞒着太子,事后必定会被一群脚踏实地办事,又进取心强的官吏,活活骂死也说不定。

  朝野清明是好事,东宫储君监理朝政这些天,众人都很忙。

  得知昨日,东宫储君亲自去京兆府过问了事由,这些天三省六部的官吏办事更勤快了,他们不敢怠慢。

  今天下了早朝,李承乾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就在崇文殿商议着。

  表格放在面前,这是今年的账目,朝中各项开支都在眼前。

  李承乾看到父皇秋猎所用粮草与财帛,包括修缮骊山行宫种种用度费了三万贯之巨,不免叹息一声。

  房玄龄道:“好在这些天朝中的禄米都结清了,余下的可以用在来年。”

  泾阳的作坊经营一年才一万贯有余,还抵不过父皇一场秋猎的开销,几万大军在外人吃马嚼,都是粮草的消耗。

  还有自贞观四年开始,这位父皇免除了对蓝田,高陵,灞上,三原,醴泉几县三年的赋税。

  因此关中大丰收,其实收缴的田赋也没多少。

  本来中枢所在,关中各县应该是重要的赋税来源。

  可不仅如此,中原各地的赋税收缴依旧困难不说,免除赋税的地区还不少。

  两头犯难,父皇秋猎每多进行一天,粮秣的消耗便多一天。

  从生产关系上来说,从军入军都是一种脱产的状态,跟随父皇而去骊山的几万人都属于脱产状态。

  大唐的府兵制还算好的,闲时可以耕种,一旦战事起,便要入军。

  薄弱的底子下,这种低成本的府兵制很适合当下。

  如果是常驻兵马,那么就会有上百万的人脱产,而脱产的人不存在生产任务,靠着赋税养活。

  兵马越多消耗的赋税也就越大。

  中原依靠长江黄河的小农经济其实并不强韧。

  李承乾头疼地看着这些账目,唯有沉默。

  长孙无忌道:“如此说来今年的各项开支结算完,休沐前就可以归档了?”

  房玄龄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子。

  随后舅舅的目光也看了过来。

  李承乾道:“朝中有入关的税吗?”

  “殿下是讲入市的税吗?”

  李承乾拿出一份奏章,道:“这是孤让徐孝德去坊间查问的。”

  看眼前一个房相,一个舅舅,两人都是疑惑的神色。

  又解释道:“徐孝德,两位可能不记得了,就是孤的东宫属官,前些天还冒冒失失带着应国公来东宫寻孤辞官来着。”

  房玄龄了然点头。

  随后长孙无忌接过奏章看了起来,一直以来西域人或者突厥人,卖马匹也好,或者是卖水果玛瑙玉石,都赚取了不少钱。

  李承乾低声道:“孤也清楚这天下万千庶民仅靠着手中的富余,他们活着已很不容易了,因此在不增加赋税,或者各项课税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开源节流。”

  “所谓节流……”说到这个节流又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节流最大的问题就是父皇。

  只要父皇不乱钱,这个节流的问题是不大的。

  李承乾改口道:“节流的事就先不论了,我们来谈谈开源如何?”

  房玄龄点头道:“殿下请讲。”

  “其实此事说来还是皇叔与我说的,他说西域人与突厥人赚了我们中原人的很多钱,因此皇叔对此事记恨已久,有朝一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房玄龄暗叹,道:“好句子。”

  长孙无忌冷哼着,这种句子真要是出自李孝恭之口,多半是他家有漫天神佛庇佑。

  李承乾说了入关之税的思路,其实思路很简单,对入关做贸易的关外人加征赋税。

  这个时代的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小瞧的,经过一番解释之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便很快举一反三,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