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正身处从恒农向潼关撤离的道路上,那时恒农守将正是王思政。因其出身的缘故,王思政还着人分给他一头瘦驴代步,但却把他的武器扣在了恒农。
如此回忆一通,对王思政的印象没有鲜活多少,李泰只觉得屁股又有点疼了。抛开本身对于王思政其人其事的好奇,他也的确是需要前往阳翟与王思政充分交流一番,才能在接下来灵活配合。
于是李泰便自率千余轻骑,在刚刚从彼处撤回的赵刚等人带领下再沿汝水向东而行。
自伏流城往东,有近百里路程仍然属于外方山的山岭地带,道路不乏蜿蜒崎岖,不过沿途河谷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一直等到行过汝北,便正式进入了河南平原,视野所及一马平川,除了一些天然和人工的河渠之外,几乎不见什么明显的地理障碍。
平野中李泰一行纵马驰骋,一直等到向东北再行几十里,视野所及的远处才可见山岭地势的起伏变化,不过跟绵延高大的秦岭山脉相比,这些坡度低缓的山丘就像是一般的土坡。
这一片河泽平野便是闻名天下的颍川,能够滋养得出汉末一系列的世族名门,颍川的自然环境和耕桑条件自然是非常的出色。
就在李泰所行经的汝颖之间,大大小小的村邑分布在原野上,哪怕是一些人烟稀少的荒野地带,也可以见到许多人工修造的河堤沟渠等痕迹,以及动辄绵延几十顷的野桑林。
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民风想必是颇为淳朴。因为哪怕是作奸犯科都得动脑子费力气,有那工夫还不如圈出一片田野垦荒耕织。
反正李泰一路行来凡所览见是真的有点馋哭了,若能在这里划出一块地盘安心发展,单单种田所得就得比关中还要强得多,更不要说沟壑纵横的陕北。
当然,想要坐拥这样一片土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哪怕是侯景这种镇兵当中最穷凶极恶之辈,都不能安安稳稳坐拥消受这一切,很快就会被人追撵的野狗一样到处逃窜。
不过在实地行走一番后,李泰倒是有点理解王思政为何要将其行台设于攻守进退都有些不便的颍川了。如此丰饶的土地只要占据下来,很快就能积攒下一批可观的钱粮物资,这些都是珍贵的战争潜力!
当然王思政本人或许并不是这样的想法,不过这也跟李泰没有太大关系。
他来到这里本来就是作为辅助,接下来王思政将要如何经营,他虽然也会提出一定的意见,但如果王思政只是不听的话,那也只能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阳翟城坐落在颖水西岸、遥对箕山,城池规模并不算太大,城外便坐落着一片面积不小的营垒。
“末将郭贤,奉太原公王使君命来迎西河公。主公已在营中简设便宴,道西河公直入即可。”
李泰一行刚刚来到颖水西岸,对面辕门处便有一队将士策马迎了上来,为首一名将领远远便对李泰抱拳说道。
“有劳郭将军。”
李泰向对方颔首以应,来到营门前后便吩咐随行高乐等沿河将战马放饮一番,自己只带十几名随从在郭贤的带领下进入营地中。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中军大帐所在,大帐外一名身材高大、身着旧袍,髯须搭理颇为整齐的中年人在众人簇拥下站在门前,见到李泰行来,远远便抬手相召并笑语道:“李伯山,记得我吗?”
“末将见过太原公,旧年恒农匆匆一见,不意转身便是数年至此才有重逢。太原公风采如昨,末将记忆犹新,怎敢遗忘!”
面对这闻名天下的名将,李泰自不敢倨傲待之,听到这话后便抱拳作礼,笑语回应道。
王思政见到李泰看起来也很高兴,抬起胳膊来拍拍李泰肩膀,口中仍是笑语道:“李家儿郎,音容美观,让人一见心欢,也懒再计较你贪功冒进、碍我谋计的劣迹。只是稍后入席要多饮几杯,总要让我帐下儿郎积郁之气得有疏解。”
李泰听到这话后,脸上笑容陡地一敛,微微侧肩避开王思政拍他肩膀的手掌,旋即才又说道:“太原公言甚不平,让人不解。末将奉命入此助济,所为正在于此,公若有事不妨直言,纵然末将力有未逮,国中另有贤能可用!”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