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则受到舆论斥责,重则受到法律惩处。

  而他县令呢,只不过是一个流官而已!

  结合胥吏这个特殊的职业,此时就会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

  整个衙门,那些胥吏,别看人家是贱籍。

  诚然,按照如今大明的律令。

  杨宪在一旁,将如今大明胥吏政策下的胥吏之害,一一剖析在朱元璋面前。

  而良贱不婚!

  良民和贱民是不能通婚姻,实行良贱不婚的规定,这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

  要知道,大明一朝胥吏是贱籍。

  而且到了三代天子之后,届时新的大明天子对于各地衙门的掌控势必要远不如朱元璋。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正是因为让这些胥吏有了做官的机会,才让他们做大。

  州县衙门中,粮库是胥吏徇私舞弊、发家致富的重灾区。因为粮库里面全是谷物,倒腾抽换的余地比银库、料库更大。县粮库也叫“常平仓”,一个中等人口、收入的县,一般存量维持在3000至5000石不等。

  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衙门中只有胥吏这个群体是铁打不动世代经营!

  大明后期。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怒容,可顺着朱标的话一想,他也意识到了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

  粮食有一个固定的保存期,因此就给胥吏们留下了很大空间。他们通常会以谷物存放时间过久容易霉变为由,向知县老爷建议贱价出卖,然后再换同等数量的新谷。

  从程序上来讲,这种以旧换新的做法是被法律所允许的,知县也都会照章办理。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走样了,粮库中很多好谷也被充贱谷卖掉,而陈谷也会以新谷被买进,这一进一出便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库吏在期间,还会上下其手。

  可只要不是做得实在是太过分。

  县官们即便是发现了有库吏亏空的事情,不但不会追究,还会想方设法给他们瞒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弥补亏空。而且千万不能逼得太急,一旦狗急跳墙,福祸真是难以预料。

  这可都是各地历任县官们,总结的血一般经验教训。

  一开始也不是没有正直的知县,可他们无不是付出了惨痛的教训。

  因为像这样的库吏,不碰他,还能保证离任办移交时有个账目与实物相符。如果堵死了他们的发财之路,到时就会弄点麻烦给你瞧瞧。

  他们反正是贱籍,舍得自己身上一身膘。

  可对于这些县官来说,县令只是从政生涯的第一步啊,之后还有更好的前途等着他们,犯不着因为这件事把自己拖下水。

  <div class="contentadv"> 到了清朝,胥吏之害则更是变本加厉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些胥吏在一邑则蠹一邑,在一省则蠹一省,在一部则蠹天下。

  嘉庆皇帝曾有一句名言,叫做“本朝与胥吏共天下”。

  因为嘉庆皇帝清楚地知道,整个带清朝廷就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胥吏上面。

  朱元璋越听,脸色就越难看。

  又是好心做了坏事吗?!

  又是一股自己极力打压的势力,结果反而因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让原本那团自己想要扑灭的火,反而是越烧越旺!

  当初低俸,非但没有治好贪腐,反而肥了天下官员,让官员们越来越贪。

  如今将这些胥吏打成贱籍,反而是埋下更大的胥吏之患!

  如果不是杨宪今日提出来,日后真到了他哪个后世子孙在位时,胥吏之害彻底爆发,到时候不知道要多埋怨他这个老祖宗呢。

  朱元璋原本以为,自己只需要在律法上,将所有的禁锢全都拉到了极致,就可以轻松地将这些人控制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不让他们为非作歹,祸害家国百姓。

  制定最严苛的惩处贪官的律法,剥皮萱草,将胥吏打入贱籍。

  这些所有动作,朱元璋都是按照这个来的。

  只是他忘了四个字。

  这四个字,叫做物极必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最新章节,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630book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