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援一行人马不停蹄,总算是在苏玉瑶婚期前赶到永乐城,向郡公府送上了贺礼。
苏泽还亲自接见了贾援,倒是没有说什么重话,只是让他在华州的郡守任上好好做事,这让贾援长长的松一口气。
贾援不敢耽误,在交还了凉州别驾的公务后,就立刻前往华州赴任去了。
贾援的儿子贾执则办理好了崇文阁的入学手续,正式成为崇文阁学子。
而跟随贾援一起抵达永乐城的牧监刘冲,也不知道怎么搭上了陈留公主的关系,被留在了百丈楼中,成为协助陈留公主管理郡公府的内监。
苏玉瑶的婚事很隆重,这一次送上贺礼的人甚至要比苏泽成婚那时候还多。
对于这些贺礼,陈留公主接过了礼单,以郡公府分别给予了合适的回礼,然后又将收到的礼物都搬进了苏玉瑶和独孤信的府邸。
除了这些之外,陈留公主还为这个小姑子准备了丝绢、金银、首饰、珠宝、香料等一系列的礼物,算是给小夫妻二人凑足了启动资金。
在这场让永乐城众人艳羡的婚事结束后,苏泽宣布了对独孤信的任命。
在夏州以北,黄河边上重建五原郡,以独孤信为五原郡守。
对于这个任命,夏州城内的不少士人都不理解。
怎么刚刚成婚,是苏泽和独孤信这个妹婿有了龃龉?将自己的亲妹婿发配到北方?
但是聪明人很快就意识到了其中的机遇。
现在整个关中地区,只有两个打仗的机会。
一个就是北方日益严重的边患,今年就有突厥人越过了黄河,突入到夏州和高平郡的地界上抢劫,虽然被击败了,但是突厥本身就是诸多部落组成的,明年说不定还有部族南下。
在北方是有仗打的。
另一个则是萧宝夤占领的雍州,这是整个关中最精华的膏腴地区,长安更是关中的核心。
但是占领雍州的作战不难,萧宝夤的实力还不如莫折天生。
但是这件事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所以目前郡公府也没有决定什么时候行动。
这样的作战,必然是苏泽这名高平郡公亲自指挥,所以将领在这场作战中捞到军功的可能性很低。
没看到苏泽几名爱将,都从军职转为州刺史了吗?
可不是人人都有从军职转入地方大员的机会,那些中层底层的将校,在没仗打的时候就只能在军营操练,没有晋升的机会了。
在这样的时期,独孤信能去五原,这才是苏泽对他的栽培和提携。
能想明白这点的聪明人,都在想尽办法把自己塞进去北方的队伍中。
这就是大家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最先发力的是韦孝宽,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走了什么路子,从检校郎转为了五原县令,随同独孤信一同去北方建造五原城去了。
这样让很多年轻官员都嫉妒韦孝宽,虽然检校郎距离苏泽更近,但是在西北这个体系中,光是清贵也是没用的。
和北魏那种只需要在清贵岗位上,就能一路升上去的体制不同。
在苏泽的麾下做事,有一句话在低级官员中广为流行。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句话据说是苏郡公在吏部曹制定选任官员标准的时候提出来的。
这打破了魏晋以来,清浊分流的选官用官标准。
自从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官位就分为了清职和浊职。
所谓清职,就是不需要处理具体事务的清流职位,通过这些职位,一名世家子弟就可以很顺利的升到很高的官位。
而那些处理具体事务的浊职,则被清流官看不起,长期得不到升迁。
孝文帝改革,也全盘继承了这套体系。
那些以校书郎、秘书郎起家的官员,经过几轮迁转,甚至连洛阳都不用出,就可以位列宰辅。
那些宗王,更是从袭授王爵开始,就可以直接入主中枢执政。
而门第不高的,就算是功劳再高,也只能沉沦下职,很难得到升迁的机会。
所以苏泽需要扭转的就是这种官场共识,将基层经验也作为提拔高级官员的考核标准,这才能建立一个更良性的官场生态。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上层的风向转变,自然也引起下层官员的态度变化。
但是同样是去基层,也有好坏的分别。
人和人还是不同的,官位和官位也不是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吏部曹是官员向往之地,为什么吏部尚书在后世被称之为天官的原因。
同样是做县官,有的地方经济发展好,租调征收难度低,本地治安也好,就算是在任上几年什么事情都不做,最后也能得到考评上等安然升迁,这样的镀金经历当然是人人争夺的好机会。
苏泽还亲自接见了贾援,倒是没有说什么重话,只是让他在华州的郡守任上好好做事,这让贾援长长的松一口气。
贾援不敢耽误,在交还了凉州别驾的公务后,就立刻前往华州赴任去了。
贾援的儿子贾执则办理好了崇文阁的入学手续,正式成为崇文阁学子。
而跟随贾援一起抵达永乐城的牧监刘冲,也不知道怎么搭上了陈留公主的关系,被留在了百丈楼中,成为协助陈留公主管理郡公府的内监。
苏玉瑶的婚事很隆重,这一次送上贺礼的人甚至要比苏泽成婚那时候还多。
对于这些贺礼,陈留公主接过了礼单,以郡公府分别给予了合适的回礼,然后又将收到的礼物都搬进了苏玉瑶和独孤信的府邸。
除了这些之外,陈留公主还为这个小姑子准备了丝绢、金银、首饰、珠宝、香料等一系列的礼物,算是给小夫妻二人凑足了启动资金。
在这场让永乐城众人艳羡的婚事结束后,苏泽宣布了对独孤信的任命。
在夏州以北,黄河边上重建五原郡,以独孤信为五原郡守。
对于这个任命,夏州城内的不少士人都不理解。
怎么刚刚成婚,是苏泽和独孤信这个妹婿有了龃龉?将自己的亲妹婿发配到北方?
但是聪明人很快就意识到了其中的机遇。
现在整个关中地区,只有两个打仗的机会。
一个就是北方日益严重的边患,今年就有突厥人越过了黄河,突入到夏州和高平郡的地界上抢劫,虽然被击败了,但是突厥本身就是诸多部落组成的,明年说不定还有部族南下。
在北方是有仗打的。
另一个则是萧宝夤占领的雍州,这是整个关中最精华的膏腴地区,长安更是关中的核心。
但是占领雍州的作战不难,萧宝夤的实力还不如莫折天生。
但是这件事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所以目前郡公府也没有决定什么时候行动。
这样的作战,必然是苏泽这名高平郡公亲自指挥,所以将领在这场作战中捞到军功的可能性很低。
没看到苏泽几名爱将,都从军职转为州刺史了吗?
可不是人人都有从军职转入地方大员的机会,那些中层底层的将校,在没仗打的时候就只能在军营操练,没有晋升的机会了。
在这样的时期,独孤信能去五原,这才是苏泽对他的栽培和提携。
能想明白这点的聪明人,都在想尽办法把自己塞进去北方的队伍中。
这就是大家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最先发力的是韦孝宽,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走了什么路子,从检校郎转为了五原县令,随同独孤信一同去北方建造五原城去了。
这样让很多年轻官员都嫉妒韦孝宽,虽然检校郎距离苏泽更近,但是在西北这个体系中,光是清贵也是没用的。
和北魏那种只需要在清贵岗位上,就能一路升上去的体制不同。
在苏泽的麾下做事,有一句话在低级官员中广为流行。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句话据说是苏郡公在吏部曹制定选任官员标准的时候提出来的。
这打破了魏晋以来,清浊分流的选官用官标准。
自从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官位就分为了清职和浊职。
所谓清职,就是不需要处理具体事务的清流职位,通过这些职位,一名世家子弟就可以很顺利的升到很高的官位。
而那些处理具体事务的浊职,则被清流官看不起,长期得不到升迁。
孝文帝改革,也全盘继承了这套体系。
那些以校书郎、秘书郎起家的官员,经过几轮迁转,甚至连洛阳都不用出,就可以位列宰辅。
那些宗王,更是从袭授王爵开始,就可以直接入主中枢执政。
而门第不高的,就算是功劳再高,也只能沉沦下职,很难得到升迁的机会。
所以苏泽需要扭转的就是这种官场共识,将基层经验也作为提拔高级官员的考核标准,这才能建立一个更良性的官场生态。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上层的风向转变,自然也引起下层官员的态度变化。
但是同样是去基层,也有好坏的分别。
人和人还是不同的,官位和官位也不是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吏部曹是官员向往之地,为什么吏部尚书在后世被称之为天官的原因。
同样是做县官,有的地方经济发展好,租调征收难度低,本地治安也好,就算是在任上几年什么事情都不做,最后也能得到考评上等安然升迁,这样的镀金经历当然是人人争夺的好机会。